X 关闭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核心观点
一般而言,经济具有自我调节功能,供需通过价格机制达到平衡状态。但经济经常存在各类摩擦,市场失灵时有发生。当经济面临较大的外生冲击、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、抑或政策调整速度偏慢时,可能出现一定的供需失衡现象。而面对不同的经济问题,政策思路也有所差异。根据供需失衡的类型,大致可以分为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两类。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的交替,过去的政策思路主要集中在投资端。但伴随着资本存量不断积累,基于投资的政策基础发生了很多变化。
有效供给不足 vs 有效需求不足
根据供需失衡的类型,大致可以分为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两类。我们可以用PMI 新订单+在手订单衡量需求水平,用PMI 产成品库存+生产衡量供给水平,以此判断经济运行的供需情况,可以发现,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是交替存在的。疫情爆发之后,先是在2020 年上半年经历了有效需求不足;2020 年下半年至2021 年,主要呈现出有效供给不足的现象;但从2022 年至今,更多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。
过去的政策思路集中在投资端
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的交替,过去的政策思路主要集中在投资端。投资既是需求,也创造供给,调整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即可对供需平衡进行调节,并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。具体而言:面对有效需求不足,一是靠基建,二是靠地产。而面对有效供给不足:一方面,基建本身有助于提高供给效率;另一方面,上下游产业链主要依赖价格和盈利的自发力量推动资本开支,同时政府在环保和监管方面进行微调,进一步扩充产能,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。但供给快速扩张后,同质化产品可能形成供给/产能过剩,则会产生的一定副作用。
但伴随资本存量不断积累,基于投资的政策基础发生了很多变化一是,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是基本的经济学规律,伴随着资本存量的积累,传统基建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;二是,不将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,其供需关系也已经发生趋势性变化,可调动性与效果都有弱化;三是,传统基建的正外部性也在降低,对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作用较为有限,过度增加的供给反而可能加剧供需矛盾和价格压力。
需求端支持需要新抓手
面对有效供给不足,依靠产业政策支持+财政货币政策支持。面对有效需求不足,需要将供给侧纾困转向需求端支持。需求端支持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基建,需要更多新的抓手。①新基建。新基建如数字基础设施等,目前体量还不大,可能仍处在边际收益递增的阶段,对于劳动生产率也有积极影响,是基建端的新抓手。②消费。7 月政治局会议提到“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”,本质是要发挥消费乘数的作用,但目前消费乘数的传导仍需进一步畅通。③结构性改革。结构性改革更多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。
风险提示:政策推进不及预期、外需加速回落风险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欧洲餐饮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